close

熱門電影《全面啟動》主角進入他人夢境竊取祕密、植入想法,離奇的情節,可能在你我身上發生嗎?
 
電影《全面啟動》(Inception)熱映,在台灣票房超越一億元大關,可望問鼎今夏最賣座電影。
片中,主角不僅深入他人夢境竊取祕密,還能在夢境中植入想法,悄悄搭造起日後行為改變的橋樑。
潛意識在哪裡?扮演什麼功能?真的可能透過控制潛意識,改變行為、個性與未來嗎?

意識之外的神祕空間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守宏指出,電影中演的比較像是精神醫學中的催眠。
黃守宏指出,催眠學派認為能透過催眠來了解人的潛意識,只是植入的想法,不會是憑空捏造出來,通常是當事人原先就有的。
透過催眠,打開心中部份的通道,讓想法浮現。

在催眠之外,政大心理系教授楊建銘指出,其他精神醫學領域,也都承認人腦中有許多是意識無法直接感知的部份,這些部份的確也會影響行為。

佛洛依德創建的精神分析學派就認為潛意識是心智的大部份,就像舞台的後台。前台與後台中間,有一個看守人。後台的想法,平時不會出現,只有在失誤動作(說溜嘴)或是做夢時才會「登場」,且通常是經過扭曲和變形的。
認知科學裡,則以「外顯」與「內隱」記憶來歸類這類思考活動。

楊建銘解釋,外顯記憶是「記得怎麼記住的事」,例如背中華民國歷屆總統的名字;但生活中還有很多「內隱記憶」,如騎腳踏車、或不看就知道電燈是第幾個按鈕等,這些都不是靠意識層面去記憶的。

貼近潛意識
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吳佳璇也指出,大腦區塊中,有些記憶也不是與事實、認知或理性思考連結的,驅動的反而是情緒,如在特定的天氣就想起分手的心酸等。
有些精神醫學治療,的確希望透過影響這層神祕空間,了解潛意識。
黃守宏指出,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之一,是將心理疾病的症狀看做是意識與潛意識衝突下的產物。心理治療要做的,就是透過催眠或言語溝通等方法,讓衝突能被洞見。

黃守宏舉例,曾有與婆婆吵架的媳婦突然發不出聲音,檢查後,生理一切正常。在佛洛依德學派的解釋中,這情況是因為媳婦想罵婆婆,但心理的守門員認為不可以,兩相衝突下,就以「啞」的狀況表現。這時精神分析學派可能和病人討論當時事件的場景,讓她貼近自己潛意識的想法;催眠則可能會讓患者進入睡眠狀態教導她發聲。
吳佳璇指出,對於轉化症或解離症的患者,使用催眠或放鬆後導引是一種治療方式。例如親人去世後,患者行為變得如小孩子。這時可用催眠,或打鎮靜劑後讓他情緒放鬆,再引導他將情緒宣洩,並在其中給一些正面的導引。
但吳佳璇也指出,在台灣,催眠並不普遍,且因為催眠是解除平常清醒時的警覺。她建議,心理治療應尋求有證照,且受過完整訓練的臨床心理師或醫師執行。

和精神分析與催眠等回溯進潛意識不同,楊建銘指出,目前常用的認知行為治療,反而是將意識下的情緒拿到意識層面來思考。譬如,先生一回家就和太太吵架,抱怨菜煮得太慢或不好吃,認知行為治療可能會教他分析生氣的真正原因,是否陷入了錯誤的思考歸因:先生可能是在為明天的工作焦慮,才對太太大發脾氣。

楊建銘認為,對一般人來說,「自我了解」就是一件好的事情,愈了解自己的特性或做事動機,愈不容易因為不正確的歸因,造成問題,也更能控制自己的行為。而這樣的了解,不一定要深入潛意識,也不一定要透過催眠。

黃守宏也認為,人天生有掌控慾,會想了解過去,控制未來,但他提醒,一般人更要思考的是「這樣的了解對現在的自己有沒有幫助」。例如有人透過催眠了解自己之後,反而藉此合理化自己目前的行為,而更難做改變,就反而是謬誤了。
作者:謝明玲  出處:天下雜誌 453期 2010/08

點擊此處參觀我們的網站

延伸閱讀

心靈減肥法-要改變行為,先改變大腦

意識與潛意識的重要特徵

善用潛意識幫你完成任務

自信與減肥

心靈力量可戰勝癌症

心靈減肥文章-減肥救台灣

如何減肥才會成功-想瘦課程介紹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馴Soul師 迪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